杭州信息港
杭州信息港 > 教育 > 正文

教育改进与学生负担消减

导读: 

存在的就是合理的。减负这一话题的长期存在,一定有其道理。众所周知,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直接来源于高考制度。而高考的背后,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充分、不均衡。尽管总被诟病,但我们应该看到,在当前的社会

教育改进与学生负担消减

存在的就是合理的。

减负这一话题的长期存在,一定有其道理。

众所周知,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直接来源于高考制度。而高考的背后,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充分、不均衡。尽管总被诟病,但我们应该看到,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,高考仍是社会的不二选择并将长期存在下去。须知,适度的竞争带来的负担,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,对于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、对于激发家庭与社会力量的参与,都是有益处的。当然,过重的、压抑学生身心的负担,是一定要减去的——只是不能过度,否则就会“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”了。


谁的负担?

“我们讲的负担,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,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超出教学大纲、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,我们把它叫做负担。”

实践中弄清楚负担在谁身上、有多少却是一道难题。同样的学习任务,学困生是负担,学优生却不是;语文成绩好的是负担,数学成绩好的却不是;西部农村孩子是负担,东部城市孩子却不是。

可以想见,“一刀切”式的减负,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。所以孩子有没有负担、有多少负担,必须由孩子自己说了算。这要求政策的制定更精准、学校的管理更人性、教师的教育更基于孩子的视角。


谁为负担负责?

在批评学生负担过重时,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,那就是相关责任主体在很多时候都是口喊着减负,手里却忙着加负。我们可以看到,打造区域名校而不是扶助薄弱学校,仍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;掐尖招生办重点班(课改班、创新班、火箭班……),仍是招生季校长的重点工作;日复一日的题海战术,仍是老师的教学法宝;报读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,参加一所又一所名校的招生考试,家长仍乐此不疲;一边批评学生负担过重,一边为办名校出谋划策,还一边不惜代价把自己孩子送进名校,仍然是那些“专家”。

如此心口不一,又如何减负?

可见,减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尊重教育规律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、让每个主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,才能减负增效,也才能让孩子更自由、更好地发展。


推荐阅读:四川视窗